郑州市司法局“法治护航四大工程” 实现首季“开门红”
来源:本站  时间:2025-04-16 10:18

2025年一季度,郑州市司法局深入践行省委“四高四争先”战略部署,聚焦法治郑州建设主责主业,创新实施“法治护航四大工程”,通过构建全链条法治保障体系、打造全要素涉外服务平台、完善全覆盖公共法律服务、创新全维度社会治理模式,实现司法行政工作首季“开门红”,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一、法治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工程

一是重点领域精准施策。针对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等重点区域,深入实施高水平法治支撑和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十项措施(完善涉企立法工作机制,开展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开展专项法治宣传教育,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深化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服务,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全面提升行政审批效能,发挥好律师服务企业职能优势),组建涵盖金融、知识产权等领域的法律服务团队,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法律保障。二是市场主体全面护航。82个专业法律服务团队,常态化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活动,帮助民营企业规避法律风险,促进民营经济行稳致远。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司法局的法律服务,有效解决了知识产权纠纷,提升了市场竞争力。一季度我市民营企业法律纠纷案件同比下降10%,企业满意度显著提升。三是开展涉企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动员部署会和工作推进会,制定印发专项整治实施方案。抽调业务骨干组建工作专班,组织开展专题业务培训,明确职责和分工。成立专项督查组开展实地督导,对工作中存在瞒报漏报、弄虚作假、敷衍了事等行为的单位和个人定期通报,严肃追责。截至目前,共梳理汇总涉企行政执法问题174条,推动整改问题149条,追责问责24人,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问题线索3个,推动建立和完善制度18个。

二、法治赋能高水平开放工程

一是涉外服务平台建设开足马力。涉外法律服务从平台建设、人才培养、服务提升等多方面精准发力,保障本地企业高水平“走出去”和外资外贸企业高质量“引进来”,50余家律师事务所成立了涉外法律服务部。二是涉外人才培养体系创新。“高校+律所+企业”协同培养机制培养400余名涉外律师人才,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等欧盟国家和地区的数十家法律服务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为境内外企业双向投资贸易提供便利。三是涉外服务成效显著。为中国机械工业国际合作有限公司马尔代夫26岛太阳能柴油联合发电项目总承包项目提供专项法律服务;为河南国龙矿业建设有限公司哈萨克铜业集团公司东萨雷阿巴铜矿供风-罐笼井井筒掘砌工程项目提供法律服务;参与亚洲开发银行贷款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融资支持项目——河南省乡村清洁能源发展和大气环境改善项目的合同审核和谈判,贷款金额约 3 亿美元。

三、法治守护民生幸福工程

一是公共法律服务升级。全市1个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6个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200余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规范高效运行,“法援惠民生 助力农民工”、公证行业“减证便民提速”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二是青少年法治教育创新。建立“法治副校长+”协同育人机制,开发沉浸式法治教育课程,全市1634所学校1780名法治副校长不断送法进校园,青少年法治意识显著增强。三是特殊群体保障精细化。农民工法律援助申请开通“绿色通道”,当日申请当日审批,小标的额的讨薪案件安排律师先行调解。对于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实行上门服务,指派律师上门办理法律援助相关手续。特殊群体法律援助满意率达到99.8%。

四、法治助推社会治理工程

一是矛盾化解机制优化。“一村(格)一警一法律顾问一支民调员队伍”持续深入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全市共排查化解矛盾纠纷8000余起,化解率达到96%以上,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二是特殊人群创新管理。推行“司法行政+公安+社区”联动监管机制,建立刑释人员就业帮扶基地。戒毒民警参与社区矫正日常监管,全市列管社区矫正对象无一脱管漏管,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助力刑满释放人员顺利回归社会。三是普法宣传精准触达。通过深化开展“精准普法基层行”法治宣传活动,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进一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