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司法厅多举措推动法律援助工作走深走实
来源:河南省司法厅  时间:2025-07-15 10:26

“法援律师不仅帮我要回了工资,还帮我调解了家庭矛盾,真心谢谢了……”5月18日,在第35个全国助残日活动上,面对曾帮助自己申请并提供法律援助的漯河市法律援助中心,残障人士刘先生连连道谢。

  为残疾人“撑腰”,为农民工讨薪,为妇女儿童守护合法权益……法律援助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一头连着百姓疾苦,一头连着政府关切。近年来,全省各级法律援助机构以“人民满意”为落脚点,致力于为群众提供覆盖城乡、便捷高效、普惠均等的法律援助服务。特别是今年以来,全省各级法律援助机构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两高四着力”,朝着更便捷、更高效、更专业的方向创新法律援助服务,开展法援惠民生系列行动,持续擦亮法律援助河南品牌。

  “十四五”以来,全省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约69万件,为各类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近27亿元,解答群众咨询500余万人次,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持续提升。

应援尽援  守护特殊群体利益

  去年8月,27岁的小谢通过某外卖站点面试入职到某网络科技公司工作,作为全天制全职骑手从事某外卖平台专送工作。

  入职时,某网络科技公司并未与小谢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也未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而是安排小谢签订了《承揽合同》,约定小谢自备车辆、自主接单完成承揽工作任务。在职期间小谢通过某外卖平台骑手APP接受派单任务,并按月领取工资。

  今年2月,小谢在送餐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受伤,但公司以没有书面劳动合同为由拒绝进行工伤赔偿。接到小谢的求助后,中牟县法律援助中心受理此案并指派河南春秋律师事务所律师巩蔺娜办理该案。

  最终,法院全部采纳了承办律师的代理意见,作出民事判决书,判决双方之间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小谢对本案结果非常满意,也为他下一步进行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工伤赔偿奠定了事实基础。

  这是我省法律援助工作聚焦劳动者特别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护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全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以“法律援助惠民生”为主题,开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法律援助“安心行动”,通过加强法治宣传、开辟绿色通道、跨部门协作等创新举措,为劳动者筑牢权益保障防线。

  ——常态化开展治理欠薪法援冬季专项行动。集中开展法治宣传、法律咨询、申请受理、案件办理等专项活动,聚焦依法帮助农民工讨回欠薪,用心用情为农民工解“薪”愁。

  ——聚焦劳动者权益保护,特别是农民工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围绕追索劳动报酬、职业风险保护、劳动休息权利保障等核心问题,主动作为、靠前服务,推动涉劳法律援助事项贯通咨询、代书、诉讼、执行全过程。

  在全面推进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的同时,全省各级法律援助机构以“法援惠民生”系列品牌建设为抓手,先后开展“法援护苗”“送法进军营”“扶残助残”“维护妇女权益”等系列专项行动,举办各类活动近千场,现场解答群众咨询、代拟法律文书、上门受理申请等。

提质增效  办好每起援助案件

  2023年4月的某个凌晨,信阳市平桥区某乡镇,一位拾荒的聋哑老人被一辆半挂货车撞倒。肇事货车属某运输公司且已投保,但运输公司未支付任何治疗费用,老人20余万元治疗费全由医院垫付。老人因撞击造成严重脑外伤、多处骨折,虽经抢救脱离生命危险,却留下脑外伤致精神障碍的后遗症,无法与人交流,身份信息全无。

  医院向平桥区法律援助中心求助,希望为老人争取交通事故赔偿。平桥区法律援助中心认为此案涉及弱势群体权益保障,虽老人无法自主申请,仍为其指派律师援助。

  摆在援助律师面前的,是一系列难题:无民事行为能力的老人如何起诉?无法确定老人真实年龄,伤残赔偿金年限如何计算?但最终,律师克服重重关卡,为老人争取了32.7万元的赔偿款。这笔赔偿款用来偿还医院欠费、支付养老院照管费用,并预存生活保障金。如今,老人被妥善安置在养老院,生活无忧。

  “法律援助案件的当事人大多是贫弱群体,他们对法律服务的需求更加强烈。在办理这类案件时,我们需要倾注更多的时间与耐心,既要有人性关怀,也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省法律援助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质量是法律援助生命线,也是检验法律援助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十四五期间,省司法厅先后制定出台刑事案件、民事行政案件质量评估标准和评估办法,发布示范文书,规范实施案件承办告知、诚信服务承诺、庭审旁听、重大案件集体研讨等一系列质量管控措施,从省级层面不断健全完善各类案件质量评价机制,构筑了标准更高、具有河南特色的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标准体系,夯实高质量开展法律援助服务制度基础。

  同时,全省还健全了日常评估、同行评估与抽查评估相结合的案件质量评估模式,打造专业化案件质量评估师队伍,并强化评估结果运用,带动案件办理标准化和规范化。多年来持续举行法律援助精品案件、专项典型案件评选活动,2023年首次开展了涉农典型案件评选,以典型示范引领办案质量提升,着力打造法律援助质量品牌。

健全网络  法律援助触手可及

  “您好,听说咱们12348热线可以进行法律咨询,我有一些企业生产用工方面的问题,可以咨询吗?”

  “是的,请问您遇到了什么事?”

  郑州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大厅里,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工作人员对当事人提出的问题一一耐心进行解答。

  法治化营商环境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金字招牌”。为护航企业发展,近年来,省法律援助中心主动融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逐级选拔经验丰富的优秀律师组成专门团队,在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设立涉企服务专席,通过答疑解惑、把脉问诊、纾困解难等方式,为民营企业依法经营提供法治保障,将涉企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据了解,当前,12348热线设置接听坐席108个,全部由社会律师值班。为持续提升热线法律咨询服务质效,我省采取加强后台监督管理、完善实时巡检制度、健全热线服务综合评价机制等措施,初步形成“省级统筹、市县联动、部门协同”的12348热线工作模式,实现了工作日工作时段来电即时接听,其他时段留言电话及时回拨解答。2022年,12348热线与12345热线数据实现实时对接。群众拨打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可以咨询法律问题;12348热线接到法律服务以外的诉求电话,经咨询人的同意,可以及时转接至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据统计,自热线新系统上线以来,共解答群众来电法律咨询140.3万通,接听率99.86%,群众满意率达99.993%。

  除了热线平台,省司法厅还积极搭建网络平台,升级河南法网,与河南政务服务网深度对接,完善工单流转机制,实现部省联动。全省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在省市县乡村五级组织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共设置法律援助工作站4325个、法律援助联络点35295个。如今,广袤的中原大地,法律援助实体、网络、热线“三台融合”,构建起了全时空、全业务、全覆盖的法律援助服务网络。

完善机制  温情惠及更多群众

  法律援助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旨在为困难群众打开法律服务的大门。

  近年来,省司法厅坚持把法律援助作为司法行政改革重要内容,从深化政法体制改革出发,聚焦法律援助减证便民与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持续推动法律援助制度机制健全完善,努力让“温情法律援助”惠及更多困难群众。

  ——探索在省辖市范围内开展法律援助申请全域通办试点。制定印发《关于开展法律援助申请市域通办试点工作的通知》及办法,在全省17个省辖市开展法律援助申请全域通办试点,优化法律援助申请程序,方便群众在异地申请并获得法律援助。

  ——推进完善集中管辖案件法律援助工作机制。由省级法律援助机构集中管辖全省黄河流域环境资源类案件法律援助工作,具体表现为由省法律援助中心承担全省两级五家铁路运输法检机关管辖案件法律援助工作,发挥省级法律服务资源优势,着力做好黄河流域环境资源类等案件的法律援助工作,持续完善黄河流域生态大保护大协同格局。

  ——会商建立“民事支持起诉+法律援助”协作机制。积极与省检察院会商,建立“民事支持起诉+法律援助”双向协作机制,明确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民事支持起诉案件及时提供法律援助,对确需民事支持起诉的法律援助案件予以支持起诉,实现民事支持起诉与法律援助工作之间的有效衔接,更好维护受援人合法权益。

  特别是2024年以来,省法律援助中心认真领会法律援助法和中央、省委省政府以及司法部相关文件精神,加快推动我省法律援助条例修订工作。目前,条例修订草案顺利通过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提交省人大。

  ——聚焦持续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深化法律援助便民服务,规范法律援助服务程序、提升法律援助服务质量,推动将城乡一体的经济困难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经济困难证明告知承诺制等纳入修订草案,将劳动保障、婚姻家庭继承、农业生产、宅基地等民生领域事项纳入援助范围;

  ——完善法律援助信息公示制度、丰富服务形式、便利审查程序;规范和明确申请代理、辩护,通知辩护、通知提供法律帮助条件、时限和程序;

  ——进一步健全法律援助服务评价机制、质量管控体系和奖惩制度等,通过地方立法形式对我省法律援助的实践经验实现制度固化。

  “条例的修订,是在法治建设道路上迈出的又一坚实步伐。我们将不断提高法律援助工作质量和水平,努力实现‘应援尽援’‘应援优援’,切实推动全省法律援助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省司法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